本文字数约5239字
阅读时长约6min
1160年,金国都城燕京(北京市)。郊外的校军场上,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射箭比赛,金主完延亮手下几员大将先后驰马飞射。
百步之外的箭靶上,已经密密麻麻地楔入了数十支羽箭。虽然说还没有一箭射中红心,可是也相去不远,可见众将箭法精奇。
就在众军士不断喝彩,交头接耳之声中,又一支羽箭带着凌厉的劲风,如同闪电一般向箭靶飞去,穿过靶上的箭簇,正中红心!
众人回头一看,把刚要喊出的喝彩声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。原来射出这支箭的并非金国大将,而是一位宋朝使臣,年逾五旬的吏部员外郎虞允文!
虞允文刚到燕京见过金主完颜亮之后,便被安排到馆驿住下。可他还没来得及休息,完颜亮便派人宣他前往校军场参加射箭比赛。
虞允文心里很清楚:完颜亮看他是个文官,这是故意羞辱他来了。可最终的结果却让完延亮啪啪打脸,十分尴尬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一个平常的宋朝书生,竟有如此高超的射技!
可是让他更想不到的是,就在不久的将来,就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岸边,正是此人斩断了他欲壑难填的膨胀野心!
虞允文于1110年出生于南宋成都府仁寿县(四川眉山仁寿)的官宦之家,天资聪颖,七岁便能下笔成文。他的父亲虞祺时任潼川路转运判官,负责管理地方财赋。
虞祺在任期间,多次免除强加给百姓的重复性赋税,有着极好的官声。非但如此,他还刚直不阿,敢于硬怼索要贡品的当朝宰相秦桧。他的优秀品质,极大地影响了幼年时代的虞允文。
1134年,24岁的虞允文承袭父荫入仕,在管理茶粮的小官任上一干就是20年。1154年,虞允文进士及第。随后,他在中书舍人赵逵的引荐下,得以拜见宋高宗,并于1159年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。
也就是在这一年,金主完颜亮下令关闭多地宋、金边贸的榷场,此举引起了南宋众多官员的高度警惕。他们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宋高宗,并提醒宋高宗:完颜亮极有可能出兵南犯!
宋高宗赵构何许人也?他就是那位以莫须有罪名,害死了岳飞的昏庸皇帝。早在20年前的1141年,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,他却解除了韩世忠,岳飞,张俊等三大帅的兵权,主动向金求和,史称绍兴和议。
根据绍兴和议的相关条款,金国封赵构为皇帝,但南宋必须向金国奉臣下之礼。一心只想偏安江南的赵构,生怕徽、钦二帝归来,他再也做不了皇帝;因此宁可将十年之功毁于一旦,也要接受这屈辱的和议。
对于自私自利,毫无进取之心的赵构而言,最不想听到的就是金军南犯的消息。可是说的人多了,他也不由得半信半疑,心里便开始打起鼓来。
于是他派虞允文为使臣前往金国,以问候金主为名,行侦察军情之实。这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。身负特殊使命的虞允文丝毫不敢懈怠,在出使期间他假借游玩的名义,暗中四处打探。
很快,虞允文就发现在大运河的码头上,工匠们正在夜以继日地赶造大船,而运粮到码头的民伕也络绎不绝。想到大运河可经海河、黄河进入渤海,经淮河进入黄海南下临安,虞允文不由得暗暗心惊。
金军本以骑兵见长,若不是为了南犯,要这么多船只和粮食干什么?虞允文由此基本上确定了金军有即将南犯的企图,于是他赶紧去向完颜亮请辞归宋。
完颜亮摆酒相送,虞允文虚与伪蛇。不知不觉中,完颜亮喝得酩酊大醉。他眼望着虞允文眉飞色舞地说道:我久闻洛阳牡丹富贵华丽,你且先行,不日我将前往洛阳看花。到了那时,我们再会。
听完这话,虞允文心里已经完全清楚了。他满面笑容地频频向完颜亮举杯,点头称是。酒宴散罢,虞允文立即带着从人骑马星夜兼程,一路飞驰返回临安。
他向宋高宗报告了自己在出事期间的所见所闻,并确定金国必定撕毁盟约,南下犯境。可是,没有谁能叫得醒一个装睡的人。宋高宗心中的疑虑虽然加深了,可是他依然不愿接受这个事实。
到了第二年,也就是1161年的5月,金国使臣来到临安,带来了完延亮的口信:要求将宋朝割让淮南及汉水流域之地给金国!宋高宗到了此时方才大梦初醒,可是这种等同于自杀式的灭国条件,他又怎么可能接受呢?
不久之后,军中探马很快就探明了金军的动向:金军分四路共计60万人马大举南侵。一路进攻荆襄,一路进攻大散关,一路进攻临安,完延亮亲率17万大军进攻寿春。
此时距绍兴和议已经20年,在此期间宋、金一直没有打过仗。宋高宗以及主和派的大臣们都对这个时局非常满意。他们偏安于江南一隅,整日花天酒地,纸醉金迷。
如今金军大兵压境,南宋朝廷上下一片惊恐之声。1161年9月,完延亮大军一路势如破竹,已经逼近淮河北岸。镇江宋军主帅刘锜正在病中,于是便派副将王权前去镇守寿春(安徽淮南寿县)。
哪知王权是个贪生怕死之辈,他连金军的面都没见着就吓得闻风而逃,一口气逃到了和州(安徽和县)。他手下的官兵倒颇具忠勇,他们不肯再逃,纷纷要求出战。
王权只顾保命,他向官兵们谎称自己是奉旨撤退。于是官兵们也只好跟着他一路南逃,一直逃到了采石矶(安徽马鞍山西南)。
此时,朝廷早已得到消息。宋高宗震怒之下,下旨将王权撤职查办。紧接着,他派身在建康(江苏南京)的御营先锋都统李显忠赶往采石矶,接管王权的部队抵抗金军,又派宰相叶义问前去慰劳众军。
这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核心地段,是从北向南发起军事进攻的最佳地点,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。这也就难怪宋高宗如此紧张了。可是叶义问也是个胆小如鼠之人,他自己不敢去,却让虞允文代他前去劳军。
虞允文被任为督视江淮军马司参谋军事,领命前去采石矶。所谓坏事变好事。叶义问的怯敌,却成就了虞允文的功业,也保住了南宋百余年的血脉。连虞允文自己也没有想到,他这一去竟会弃笔从戎,从而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虞允文先于李显忠赶到采石矶。此时的江防部队以及王权所部群龙无首,士兵们三三两两,垂头丧气;军器马匹也丢得到处都是。满眼望去,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。
虞允文好不容易才打听到:完颜亮大军已经占领了和州,正在拆房造船,很快就会渡江。得知这个消息,他不由得心头一紧:倘若采石矶被占,就意味着长江天堑失守,社稷将有累卵之危!
金军有17万之多,而宋军则只有不到2万人,实力相差竟是如此悬殊!危急时刻,虞允文临机决断。他首先找到统制官张盛、王琪、盛新、时俊等人,让他们把士兵们集结起来。
宋军排列整齐之后,虞允文对着全军大声说道:我奉天子旨意到此劳军,如今金军即将杀过对岸,大宋危在旦夕!李将军尚未到来,请诸位先暂听我的号令,报效国家,誓杀金贼!我虽一介书生,亦愿与诸位同生共死!
听了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,众官兵也不由得热血沸腾,他们齐声叫道:愿听钦差大人号令!就在这时,有个随从扯了扯虞允文的衣袖,轻声对他说道:
朝廷派您来劳军,可没让您督战,您又何必自讨苦吃呢?虞允文一听此言厉声呵斥道: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际,我怎能只顾计较个人得失,置之不理、袖手旁观呢?还不与我退下!
随后,虞允文开始盘算着排兵布阵。他虽然从来没有打过仗,可是也知道金军不善水战,而南宋水军的实力却较为强劲。他信步走到江边,凝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苦苦地思索着……
要想以少胜多,必须要依靠水军。那么水军应当怎样才能取胜呢?他蓦然想起,《孙子兵法•行军篇》中曾有半渡而击之法!对,就这么办!一套成熟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。
他立刻招来众位统制官,让他们率领步兵和骑兵埋伏于江岸高地之后,倘若金军上岸,便一鼓作气杀出!此战务必奋勇杀敌,死战不退!
随后,他又将水军分为五队,前队在江中迎敌,截击金军船队的后半部分;左右两队分别停泊在东西两岸边随时接应,侧后两队隐蔽在港岔里,相机而动。
1161年11月8日,采石矶宋军一切均已布置停当,严阵以待。不多时,江面上出现了金军的船队,船上高悬红旗,遮天蔽日直扑南岸。霎时间,数十只金军战船靠岸,船上的士兵陆续登岸。
看到金军人喊马嘶,队伍一眼望不到边,埋伏在高地后的宋军官兵们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,统制官时俊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细的汗珠。
站在他身旁的虞允文却谈笑若定,他用手拍了拍时俊的肩膀说:我久闻将军大名,只听人说将军勇冠三军,武艺绝伦。今日见了金军,为何竟如此畏首畏尾,直如妇人一般?
一席话说得时俊满面通红,他噌地一声拔出双刀紧握在手,大叫一声:弟兄们,随我杀!然后一马当先冲了出去。官兵们也随之杀出,如同潮水一般涌向金军。
金军被杀得猝不及防,一时之间阵型大乱。他们自北向南而来,一路所向披靡,从来没有遇到如此凶猛的宋军。等他们慢慢回过神来,已经来不及了!高地后的宋军不计其数,越杀越多。
与此同时,江面上的宋军水师前队的战船,也向金军后队的战船发起了猛攻!这也就意味着登岸的金军失去了后援,而这也正是虞允文半渡而击所要达到的效果。一场血战下来,登岸的金军全线崩溃,兵败如山倒!
宋军水师拥有艨冲,海鳅,踏车船等多种战船,船体坚固。金军用于渡江的船只,只是临时拆用民房的木料七拼八凑而成的,极为稀松。
相对而言,宋军水师的机动性和攻击力远胜对手。但见宋军战船在金军船队中左冲右突,金军的战船被撞沉不少,有的甚至被拦腰截断,不少金军从船上掉入水中淹死。
随着左右两队宋军水师的加入,金军的船队被打得一败涂地。宋军水师一边点燃霹雳炮,使金军士兵被浓烟熏得睁不开眼;一边又调集弓弩手万箭齐发,但见箭如飞蝗,金军成排倒下。
时至天晚,金军船队还在负隅顽抗。虞允文站在江岸上观战,忽然时俊前来报告:启禀大人,有数百名从光州(河南潢川)败退下来的我军官兵来到江岸,请大人妥为安排。
虞允文灵机一动:来得正好!他立刻让时俊把军中的战旗和军鼓都交给这支队伍,然后又命他们隐藏在高地后面摇动旗帜,擂鼓呐喊,作为疑兵。
金军的船队听到岸上鼓声震天,又见旌旗无数。以为有大队伏兵,于是纷纷撤回北岸。时俊有些不解地问虞允文道:我军水师胜利在望,金军船队必败无疑,大人何必还要用疑兵呢?
虞允文笑道:好教将军得知,我军水师虽然勇猛,可是金军却人数众多;一时之间难以将他们尽数剿灭。若交战日久,只恐被他们探知我军虚实。真要是那样的话,金军全线出动,我军即便能够抵挡得住,只怕也会伤亡惨重!
时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,只听虞允文接着说道:我今设此疑兵,就是要吓退金军,使我军水师得以休整。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,明日一早,金军就会卷土重来。
我已命埋伏在港汊之中的侧后两队水师于今夜子时出动,一队控制上游,一队进逼和州渡口。等到天明时分,已经休息好了的水师前队前往上游,左右两队前往渡口,同时配合行动!时俊这才恍然大悟:大人高见!
果然不出虞允文所料,初战采石玑的这一场惨败,使完颜亮暴跳如雷!他兵退北岸扎下大营,将临阵脱逃的士兵全部斩决。随即下令:天明之后,全军准备渡江!
到了第二天一大早,等金军船队刚要准备起锚出动时,便被宋军水师两路夹击。神臂弓箭如雨下,海鳅船横冲直撞,金军300余艘战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之间,动弹不得。宋军水师趁势发动火攻,金军战船尽数被毁。
遭遇接连两场大败,完颜亮正在无计可施之际,从燕京方面传来了更为糟糕的消息:金国宗室及大臣趁他外出领兵南征,居然拥立葛王完颜雍为帝!
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全军,由此引得军心浮动。此时的完颜亮已无退路,只能死磕南宋,夺取江南之地。眼见采石矶宋军如此骁勇,他只得率军前往扬州,想在瓜州渡口渡江。
此时,李显忠也带兵匆匆赶到。他了解了战况之后,心中对虞允文好生钦佩。虞允文从探马那里得知金军前往瓜州渡口的消息,也来不及和李显忠多说什么,便率领一万人马前往扬州对岸的镇江驻守。
此时的镇江主帅刘锜已经病入膏肓,虞允文一到镇江就赶紧前去探望。刘锜紧紧抓住他的手老泪纵横地说道:国家养兵多年,今日用兵之际却要靠您这位书生建立奇功,这可真让我们这些为将者汗颜了!
虞允文好言宽慰了老将一番,又从他手上接过信印,暂领统兵之权。此时,各路宋军救援部队也已经陆续赶到,总兵力约有20余万人。只是战船却不到百艘,这可怎么办呢?
虞允文思虑良久,想出一计。他一面下令让工匠们加紧修造战船,一面又命令从军中选出10余艘踏车船,然后在江上来回巡逻,迷惑金军。
这种踏车船曾经在《水浒传》里出现过,梁山泊三败高俅的故事里,对这种船有过详细的描写。这种船两边都有数十个脚踏,每个脚踏位上坐一名士兵,用脚踩动脚踏,船速便可大大加快。
金军哨探见到快速如飞的宋军战船之后,慌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完颜亮。此时的完颜亮因战败而沮丧,因夺位而气恼,已经处于丧失理智的癫狂状态。他非但没有奖赏哨探,反而让手下把哨探痛揍了一顿!
完颜亮一心要杀过对岸,于是下了一道死命令:明早渡江,只许进,不许退!士兵逃亡,部将死罪;步将逃亡,主将死罪!畏缩不前者,定斩不饶!
完颜雍称帝的消息,已经令军心不稳;完颜亮这道残酷的命令,更引得群情激愤。当夜晚间,金军大营发生哗变,完颜亮被部将杀死,随后金军撤退。
采石矶大战,有赖于宋军将士上下齐心,浴血奋战。但是,虞允文以一介书生初为大将,能取得这样一场辉煌的胜利,堪称力挽狂澜!捷报飞来,宋高宗大喜过望。虞允文自此得以重用,历经高宗,孝宗两朝,成为一代名臣,名垂青史!
复盘此战,虞允文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,凝聚军心。他依靠超群的胆略,准确的判断,合理的部署最终力挫强敌,颇有名将之风。难怪伟人读书至此,也不由得连连夸赞:伟哉虞公,千古一人!